包皮过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学资料笔记1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
TUhjnbcbe - 2021/4/12 4:26:00

一、解剖特点

1.肾脏

儿童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重,新生儿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而成人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婴儿肾脏位置较低,其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以后始达髂嵴以上。右肾位置稍低于左肾。2岁以内健康儿童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婴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分叶完全消失。

2.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膀胱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之上,顶入腹腔而容易触到,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4.尿道

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性成熟期3~5cm),且外口暴露又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和包皮过长,尿垢积聚时也易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二、生理特点

儿童肾脏虽具备大部分成人肾的功能,但其发育是由未成熟逐渐趋向成熟。在胎龄36周时肾单位数量(每肾85万~万)已达成人水平,但其调节能力较弱,贮备能力差,一般至1~2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

1.胎儿肾功能

胎儿于12周末,由于近曲小管刷状缘的分化及小管上皮细胞开始运转,已能形成尿液。但此时主要通过胎盘来完成机体的排泄和调节内环境稳定,故无肾的胎儿仍可存活和发育。

2.肾小球滤过率(GFR)

新生儿出生时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低,为成人的1/4,早产儿更低,3~6个月时为成人的1/2,6~12个月时为成人的3/4,故不能有效排出过多的水分和溶质,2岁时达成人水平。

3.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肾小管对肾小球滤液中的水及各种溶质选择性重吸收,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小管的重吸收与肾小球滤过率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足月新生儿氨基酸及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正常,出生后已能维持钠平衡,但钠的重吸收很低,因此在钠负荷量过大时不能迅速排钠,而易致水肿。早产儿肾功能尚不成熟,葡萄糖肾阈较低,易出现糖尿。低出生体重儿排钠较多,如摄入量过低,可出现钠的负平衡而致低钠血症。新生儿头10天对钾的排泄能力较差,故有高钾血症倾向。

4.浓缩和稀释功能

新生儿及幼婴由于髓袢短、尿素形成量少(婴儿蛋白合成代谢旺盛)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浓缩尿液功能不足,在应激状态下保留水分的能力低于年长儿和成人。故入量不足时易发生脱水,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新生儿及幼婴尿稀释功能接近成人,但因GFR较低,大量水负荷或输液过快时易出现水肿。

5.酸碱平衡

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易发生酸中*,主要原因有:①肾保留HCO3-的能力差,碳酸氢盐的肾阈低;②泌NH3和H+的能力低;③尿中排磷酸盐量少,故排出可滴定酸的能力受限。

6.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新生儿的肾脏已具有内分泌功能,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均等于或高于成人,生后数周内逐渐降低。新生儿肾血流量低,因而前列腺素合成速率较低。由于胎儿血氧分压较低,故胚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较多,生后随着血氧分压的增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婴儿血清1,25-(OH)2D3水平高于儿童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资料笔记1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