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丨袁国宝
本文概述:
1、娃哈哈为何10年营收无增长?
、娃哈哈多元化发展为何不成功?
3、娃哈哈还面临什么样的难题?
近期,一些实业大佬把目光都集体聚集到金融市场,最为引人注目是76岁宗庆后去考了基金从业资格,难道又“嗅到了什么不一样机会”?
说起宗庆后,就会想到他一手创办的娃哈哈,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童年回忆了。曾经红的一塌糊涂的娃哈哈在这几年一直是个淡淡的存在,一直低调的躺在货架上,在琳琅的商品中,再也没激起水花。
这几年娃哈哈的营收表现同样“低调”。9月底,据中国工商联发布的“01中国民营企业强榜单”显示,娃哈哈00年营收为.8亿元。虽然营收数额和前一年没差多少,但实际上已经走至公司最低。
娃哈哈的这10年,是营收额起起伏伏伏伏伏的10年。在年营收达到78亿元的顶峰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年营收70亿,年营收骤降到了亿,此后几年的营收一直维持在亿上下。而到了00年,娃哈哈营收为.8亿元,一下子跌回年的营收水平。
娃哈哈的辉煌岁月
和许多企业家一样,宗庆后的发现史并不是顺风顺水,在娃哈哈诞生的十年前,他还在杭州街头拉着“黄鱼车”卖冰棍。
在给学校孩子们卖冰棍送货的途中,宗庆后发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得知这一切的宗庆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直觉告诉自己,创业的机会来了。”虽然彼时的他已经47岁,但他仍然坚定的要抓牢这最后一次创业机会。
年,宗庆后率领他做校工的校办企业借款14万元,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发出了第一个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营养液。
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娃哈哈营养液也迅速走红。到了第四年,娃哈哈已经有了4亿元的营销收入和多万的净利润作为原始积累。
年,娃哈哈营养液的销量仍在飞速增长,并且供不应求。但宗庆后却认为这还不够,要想让娃哈哈稳住现在的地位,只有将公司不断扩大。
虽然扩大公司版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宗庆后却选择了最冒险的一种——有偿兼并。年,宗庆后以万元巨款兼并并盘活了摇摇欲坠的杭州罐头厂,并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将其扭亏为盈。
在这次兼并尝到甜头之后,娃哈哈开始以兼并的手段迅速扩张版图,不断做大。年与达能集团进行的策略性合作,又让娃哈哈变得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之所以在早期能发展的顺风顺水,不断做大做强,离不开宗庆后为娃哈哈创立的“联销体”。
传统食品饮料的渠道模式以精细化、辐射范围广作为优势。娃哈哈便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庞大高效的“联销体”的经销体系——总部—各省区分公司—特约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终端。
在联销体制度下,一级经销商每年年底必须将当年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入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高额银行利率的利息。此后,每个月进货之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发货。
如此森严的经商体系,这也正是娃哈哈当年能实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主要原因。
娃哈哈的困境
那么问题来了,在初创阶段神速发展,一度成为业内神话的娃哈哈,为什么会在最近10年营收一直没有增长?
有观点认为,娃哈哈之所以面临现在的窘境,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营销渠道出现问题
快消品牌如何赚钱?曾有专家说,对于快消品牌来说,渠道是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快消产品的渠道链也正是它的利益链。
虽然娃哈哈的“联销体”曾是它在行业内能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之一,但是在如今电商当家作主的时代,这种优势也正在成为劣势。
互联网时代电商的渠道很简单,几乎只有一两个环节,有时能甚至能从制造商那端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样的销售方式不但保证了销售效率,最重要的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只需要花点时间上网,想要的东西几乎都能买到,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上购物。相比之下,传统渠道的优势也越来越难以显现。
当前的情况已经很明了了,现在是电商的时代,老玩家想要继续以往的辉煌,只能摒弃传统的渠道模式,加入电商的游戏玩法。但是等宗庆后意识到这一点,想要屈尊加入电商做出转型尝试时,这条路对娃哈哈来说已经变得异常崎岖了。
第二、未能打开SKU品牌库
有人说,缺失品牌意识是国产老字号的通病,娃哈哈就是很好的例子。
传统品牌想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无疑是通往成功的最快的路。
要么卖老品牌的情怀,要么用质量说话,要么以新鲜潮流的形象吸引年轻人。总之,树立出一个让大家能记住的品牌形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娃哈哈一开始选择的是第三条路,想以大胆又新奇的形象获得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