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美国NBA篮网队球星鄂文在社群网站上转发有反犹太主义思想的纪录片连接,引爆反犹争议与轩然大波。同年8月至十月间,美国知名学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也曾陷入反犹太主义的争议之中。犹太人这个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为何会让世人对他们有如此复杂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出现了反犹太主义这样的词汇与思想?能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有着相当独特的定位,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包括富有、吝啬、保守、具有强烈信仰等。反犹太主义者甚至认为犹太人是贪婪、阴险、企图掌控世界的民族。但这样的观点长期被以色列与亲以色列团体所抨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犹太人曾经有着丰富的被迫害史,但在以色列建国期间与阿拉伯世界斗争时,他们也曾当过加害者。围绕着犹太人的争议非常复杂,也是不同学派间常年争议的话题。如果真要说那么一点共识是所有人都承认的,那就是犹太人非常富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人当前正在主宰全球财富,但这个曾经被驱赶大屠杀而被迫流亡全球的民族,究竟如何创造并牢牢把握庞大财富的呢?今天就要带朋友们来探讨犹太人为什么这么有钱。
首先,我们要谈谈犹太人对于个人财富的观念。犹太教并不像其他部分宗教一样将贫穷视为一种美德,相反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贫穷,并透过有足够收益的工作来维持生计。在这样的基本思想下,犹太人大多具有较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都养成需要自食其力赚取生活所需的个人责任。与此同时,犹太人也都保有给予的美德,他们普遍认为要将所得的一到两成投入在扶贫或慈善事业上。但由于前面提到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几乎不会有犹太人认为可以透过慈善收入来养活自己,也就不会因此成为社会上的负担。因此,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成长的犹太人,大多都将成功视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二战期间的纳粹大屠杀是反犹主义的先驱,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自中世纪以来,身处欧洲的犹太人就已经被禁止拥有土地。但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要努力打拼个人财富的犹太人当然不会就此放弃,他们将眼光从单纯的持有不动产转移到流动的资产,开始当起商人或批发商,代代传承下来。
犹太人至今都还在世界各国贸易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贸易是永不止息的,只要人们还需要犹太人贸易服务的一天,他们就能拥有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这也为命运多舛的犹太社群建立了一个初步得安全网,此外,在中世纪时期,收取利息被基督徒们视为一种罪过,这时的基督徒难以执行金融相关工作,并将这类工作机会拱手让给了犹太人。这次犹太人在金融借贷产业取得重要地位,他们也主导开设欧洲第一家银行,掌控了几乎所有贸易现金流与日常金融服务。这个获利丰厚的行业为犹太人日后兴盛的许多产业奠定基础。如此巨大的成功,却也引起不少人的基度。历史上主要的反犹太主义观点就是从中世纪时代开始发展起来。或许是因为在历史上始终被排挤,被边缘化,又或许是与生俱来的社群文化,犹太人相当热爱与犹太族群分享他们自身的财富,好让整个族群成就能够更上一层楼。如果有犹太人正在经营一番新事业,临近的犹太族群会全起支持,如果有犹太人正处于人生的困难时期,他所处的犹太族族群也会试着拉他一把。这种守望相助、互相照顾的个性已经成为犹太族群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不仅能让犹太人更容易在社群的互助下迈向成功之路,即使是长期被其他人边缘化的犹太族群,也能透过这种相互投资的方式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另外,犹太人的思想里还存在着另一种根深蒂固而且相当有助于商业贸易的观念那就是诚信。从犹太教律法妥拉到许多犹太宗教领袖、哲学家,都会向犹太人们代代相传其注重诚信的经商之道。任何欺诈、勾结等不诚实的商业行为,在犹太律法里被称为欧纳二,被视为是一种对于消费者的欺压行为。当人们要进行商业贸易行为时,保持这种观念的犹太人自然就成为最佳的经商伙伴,这也是犹太人的商业版图得以日益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良好的价值观,犹太人的教育普及程。也可谓是傲视群雄。美国智库组织皮尤研究中心于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将犹太人列为全世界教育程度最高的宗教族群,平均每位犹太人曾接受13.4年的学校教育,并有61%的犹太人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相比之下,基督徒虽然身为教育程度第二高的宗教族群,但每位基督徒平均只接受过9.3年的学校教育,与第一名的犹太人存在巨大落差。
在部分文化中,在家里公开谈论经济或金钱是一种经济,但家庭面临经济问题时,父母通常会借着保护子女等理由而绝口不提。又或者是当家庭很富有时,父母可能会表现出较为放任的态度,而不会加以限制或教导子女。金钱观念使得子女也养成挥霍的习惯。不过在犹太家庭中,父母通常会透过五个玻璃罐来教导子女正确的金钱观念,这五个玻璃罐会被分别标上。什一奉献、给予与贡献、储蓄、投资以及花费的标签。其中,什一奉献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特殊文化,因此将个人所得的1/10当做税金缴纳出去,以供应国家或教会的各项支出。当子女们从父母那里获得十枚硬币时,他们会被要求将其中一枚投入什一奉献,一枚投入给予与贡献,一枚投入储蓄,两枚投入投资,五枚投入花费。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犹太人普遍习惯将所得的一至两成投入在宗教或慈善事业上是相吻合的比例。硬币逐渐储满后,每个玻璃罐内的金钱都有其使用时机。例如,什一奉献罐会在月底打开已缴纳税金,储蓄只能在特殊时节才能打开使用,投资金额只有在存满时才会打开等等。父母不会干涉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金钱,而是让孩子对此全权负责,并让他们从使用过程的错误中学习金钱观念,也同时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时至今日,包括前纽约市长、媒体大亨麦克彭博、甲骨文共同创办人赖瑞艾迪森、DELL创办人麦克戴尔、Google共同创办人赖瑞佩奇与谢瑞盖布林、Facebook共同创办人马克祖克伯等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商业或科技巨头,他们全都是犹太异族群。凭借着我们先前提到的犹太族群乐于分享与相互体系的习心,这些犹太异民人全都可以成为新进犹太企业家的最佳资源,一个拉一个,也就不难想象为何犹太人能掌控现今全球多数财富了。例如原本是无神论者的马克祖克勃就曾提到,在成为父亲以后,他变得越加笃信犹太教,也经常给予新晋企业家不少优良建议。
总结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很多事业成功人士或世界富豪都是犹太人,但同时犹太族群体也不缺乏穷人与失败者,只是我们或许从未见过或听过那些人,世界上所有族群都是如此。犹太教的托拉或许真的教会犹太人许多实用的观点,犹太文化里也确实有许多值得其他民族学习的特点,但在资讯如此流通的现代,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借鉴学习的观点,无需自怨自艾,也无需嫉妒他人。#犹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