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蕾
国庆假期马上就到,家住杭州滨江的姜女士打算趁假期去拜访一位长辈,“我记得这位长辈爱吃梨子,所以昨天晚上我就到家门口的水果店打算买些秋月梨等水果,没想到店员说没货,后面几天会不会来也不知道,反正是比较缺。”姜女士有点纳闷了,眼下不正是梨子上市的季节吗,没想到会碰上缺货,“难道是因为马上要过节的缘故吗?”姜女士想让小时新闻帮忙打听一下,节前市场上的水果供应情况到底咋样。
小时新闻记者立即行动。
今天(9月30日)早上,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杭州文晖大桥下水果批发市场。
经常来买水果的居民一般有个经验,每到节日之前,个品种的水果价格都会有一定上涨,所以一定要早点去买。
不过今天上午记者在这个水果批发市场发现,这次节前并没有明显涨价,基本与往日持平。
节前的市场,一片忙碌。
文晖大桥下的天成路号,两大市场在这里热热闹闹。一进门就看到私家车一辆一辆地有序进出,市场里虽然有些空,但是走近一看,几乎家家户户的摊位前都有电动车停着,那是来取货的骑手——早晨5点多,批发业务就开始了,到上午八九点,来的主要是开车的老主顾和各种骑手取货。
胜江水果批发部的门口堆着半人高的两堆水果箱子,一男一女俩伙计正在往一辆黑色私家车的后备箱搬货。等他们搬得差不多了,记者去问了一下:
“这是买了多少?”
“多吧。”
“她是你们老顾客吧?”
“对啊。”
▲这位女顾客女士让伙计装了两千多元的水果,车子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写满了三张提货单。
老板王胜江有点忙,电话不断。他和伙计们早上5点多就来开工了,但是这份忙碌也是带着喜悦的。
“今天事情有点多……希望能比往日多做一半吧。”
靠近市场门口的摊位往往品种最为丰富,多以进口水果为主,家家户户的招牌都很醒目。往市场深处走,则会发现更多专业批发户。
在一个竖着“产地直销”的葡萄摊位,小时新闻记者询问老板娘:“您这个产地是哪里啊?”
“云南的,阳光玫瑰葡萄。吃吧,来尝尝!”
今天的阳光玫瑰葡萄,3串1箱的90元,4串1箱的元。
“批发价是多少?”
“这就是批发价啦!买1箱也算你批发。”
“多买点能送货吗?”
“是不是市区?不远的话,三五箱都可以送的。”
这里还有专营柚子的、西瓜的,你见过这种的专门称西瓜的筐吗?偷偷告诉你,我还摸了一下,是有弹性的材料做的,免得西瓜碰裂了。
市场里的客人们一眼就看得出不同,只要你仔细端详他们用什么装水果:拖着小购物车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或者散客;开私家车的,是自己来给全家亲友囤货的;骑电动车的,一般是帮忙取货、跑腿的;拉着平板车、三轮车,是帮水果店送货的……
顾师傅刚刚把七八个装满水果的塑料筐堆上三轮车,已经一脸是汗。
“全是橘子吗?”
“不,”他指指被盖住的筐,“还有苹果。”
“送去哪里啊?”
“水果店咯。”
骑着共享单车来的王女士很开心地逛吃逛吃之后,买了一箱脆柿、一箱树上熟人参果、两筒“火箭小苹果”高高兴兴回家,“一共不到元,挺好。我以前经常买一车,有时候还来不及吃。现在就少买点,随时买随时吃,吃新鲜的。”
记者还遇到了手拉手来逛市场的小李夫妇,小李说,“咳,上次中秋节被同事带着一起半夜凌晨去农都买蟹,后来又赶到三里亭菜场买肉,最后也没买到有什么特别便宜的。其实,现在的菜场和水果市场价格都很透明,基本上每个市场里也都有什么产地直送的生鲜摊位。我们家三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我觉得没必要特地赶来赶去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