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三年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需品的口罩,现在忽然间却变成了紧俏物资,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的暴涨,原本只售价在一块左右的N95口罩,现在却卖到了五六块。随着各地感染者的不断增多,以及民众对于口罩防疫效果的新认知,N95口罩价格正面临着一轮暴涨,不仅仅价格上的翻倍,而且还出现了断货的情况,有的供应商感叹像是回到了年春节的状态
一.KN95口罩九天涨价近6倍
浙江一商家涉嫌哄抬物价被查澎湃新闻报道,12月16日从绍兴诸暨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日前立案查处一家涉嫌哄抬口罩价格的商家,该商家九天时间所售的配N95口罩,非医用的,从每包的18块六毛八涨至.9元。涨幅达.9%市场监管局日前接到举报称,在某平台一家网店购入KN95口罩,商家迟迟不发货。14日晚,市场监管局人员到该网店所带的口罩生产基地,看到基地内囤积大量的口罩,经查看销售记录,发现其在成本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售价。以在某平台销售的某款KN95口罩非以用口罩为例,六日的成交价格为每包18.68元,九日提到了48.9元,十日涨到了89.9元,到14日已达到.9元。至被查获,这款口罩销售出多包。同时,经营者对该网店其余的20款产品也进行了提价,幅度均在%以上。该网店的所有商品已下架,市场监管局将对其涉嫌哄抬物价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二.不是所有口罩都有防疫效果
新冠疫情已经快要走过第三年,口罩作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防疫物资为何突然紧俏起来?上述防疫物资批发商表示,很多人之前都戴普通口罩的,现在突然觉得不够用了,都要戴医用口罩了。
在鱼龙混杂的口罩市场,确实并非所有的口罩都具备防疫效果。据央视新闻消息,“判断一个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关键的一点是看编码。真正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只有这五种编码:医用防护口罩(GB-),医用外科口罩(YY-),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日常防护型口罩(GB/T-),儿童口罩(GB/T-)。没有标注以上编码的口罩都没有达到防疫标准。国家对民用口罩的染色印花相关质量也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口罩内外层色牢度不得低于三级,以防止染料脱落对人体脸部皮肤造成的不适。”
口罩需求量激增,叠加一些民众对于哪些口罩能够防疫并不十分了解,一些不在上述五种达到防疫要求之列的口罩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这次浙江一商家KN95口罩涨价6倍,该如何看待?
由于防疫物资涉及面广,有药品、防疫器材、耗材,如何判断涨价是正常还是非法经营,涉及经济法中诸多法律和政策法规,界定涨价性质并不是简单的事。对于口罩涨价和抗原试剂涨价有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从道义上,趁防疫物资紧张而涨价,不符合商业伦理。二是从法理上,市场经济供需法则,供不应求时,商品必然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三是从法律层面,如果经营手续不齐,非法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物价,则触犯法律。所以,对于防疫物资涨价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需要物价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加强供给侧管理,提升供给能力,尽快缓解特殊时期内的防疫物资紧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