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话说得好“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这里的青指的就是蔬菜。可以说,蔬菜作为老百姓餐桌上每日必不可少的菜,每天都有庞大的消费需求。由于蔬菜作为民生商品,政府对菜价的把控比较严,所以很多老百姓的固有思维就会认为,卖菜赚不了大钱。不过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太绝对了,确实有很多卖菜的收入不是很高,只够养家糊口,但依旧有不少人通过卖菜买车买房,让家里人都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只要你爱学习,够努力,懂坚持,即便是卖菜这样的行业也会有不错的收入。如果你准备从事蔬菜销售这个行业,我觉得你把以下几点做好了,年入20W+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第一,选择大于努力,位置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知道,蔬菜属于刚性需求产品,不分老中青,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蔬菜店在地理位置选址上面,主要看周边小区多不多,入住率高不高,如果小区入住率高的话,蔬菜需求肯定大。确定好区域后,接下来要面临的选择就是入住菜市场卖菜,还是守着小区,开一家服务于整个小区的蔬菜店。
如果是入住菜市场买菜的话,选摊位这一块就比较有讲究了。很多人会觉得进门的摊位是最好的,客户一进来就能看得到,其实这是错的。真正懂得买菜人的心理的老板,会选择第三个或第四个摊位,因为买菜的人一般都不会在第一家买菜,买菜的人喜欢多走几家,这也就是所谓的货比三家。
如果你是准备守着小区开一家蔬菜店的话,那就要考虑下这个小区的规模和入住率了。这个其实很好调研,你数一下整个小区有几栋楼,每栋楼大概有多少户,就能算出整个小区有多少户。然后,你趁着晚上的时候,再到小区里面看一下,看看每栋楼亮灯的户数,大致就能知道一个入住率,用总户数×入住率,就知道整个小区实际入住的有多少户业主。一般实际入住的小区业主有户,就可以养活一家蔬菜店。我们算一笔账,户业主,刨掉去超市或菜市场买菜的业主,我们按30%计算,也就是有户每天会在小区门口的蔬菜店买菜。平均每户消费20元左右,也就是一天有元的营业额。蔬菜的毛利率一般在20%,一天的毛利润在元,一个月就是元,扣除掉房租、水电、税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剩下的就是利润。但现实往往是一个小区有可能不止一家蔬菜店,如果蔬菜店比较多的话,你就需要把营业额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摊,最后再算一下账,有没有必要在这开一家。
第二,进货渠道不能太单一,多渠道灵活性比较大
进货如果进得好的话,一天利润都可以增加不少。除了把固定的批发市场作为主要的进货渠道,还需要自己去周边乡下跑一跑。直接从菜农那里进货,这样价格比批发市场便宜,可以多赚一点。主要是菜刚从地里挖出来会更新鲜,卖相也会更好。可以多找几个菜农合作,这样每次可以从不同的菜农那批发不同的蔬菜,慢慢地合作的菜农多了,当规模做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后期还可以转型搞批发。
第三,挖掘大客户,长期合作利润稳定
如果你想通过卖菜赚更多的钱,你一定要学会挖掘大客户。这个没有捷径,需要你自己线下一家一家地去谈。比如蔬菜店周边的饭店,学校食堂,酒店等,给他们的菜价一定要比零售价便宜很多,只要有得赚,就可以和他们合作。这个收入比较稳定,你第一天就可以知道第二天需要的量,菜也不会有损耗,只要合作的大客户多,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第四,种类搭配一定要合理,降低蔬菜的损耗
蔬菜分为两种,一种是易存的,一种是不易存的。
易存的蔬菜主要有生姜、大蒜、土豆、马铃薯、洋葱、芋头、胡萝卜和白萝卜等,这类易存的蔬菜,每次在进货的时候,趁着价格合适的时候可以多进一些。比如有经验的商贩就知道结合天气预报谋取利润,比如一看天气预报,接下来的几天冷空气就要来临了,或者看新闻南方水灾造成蔬菜产量下滑,就会一次性多进一些货。如果是赶着某类农特产马上大批量上市的时候,就少存点货,这都是赚钱的技巧。
不易存的蔬菜主要是一些绿叶类、蘑菇类的蔬菜,这类蔬菜不宜存储太多,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天都去批发市场或菜农那进货,这样才会更新鲜,更好卖一些。
如果你做到了这几点,我相信年入25W+不是很难的事情。最后也要提醒一下准备开蔬菜店的商贩们,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美团买菜,多多买菜,必然会分流不少消费客群。所以在做投资决定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