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淡岛,马六甲海峡最大岛屿,与新加坡隔海相望,坐船前往不过四十分钟。这里是印尼主要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线航的重要港口,单日集装箱吞吐量逼近个,未来有望提升至每年万个。
在距离港口15公里的工业园里,几十个工人排坐成一条滚动的流水线,他们依次往已组装好的储油棉里注入烟油、封存,当将烟嘴倒插在类似压缩机的吸气口上,烟嘴吐出白雾时,一支的电子烟就组装完成了。
最近两年,一条始于中国的电子烟贸易路线迅速兴起,将巴淡岛的港口和工厂纳入其中,让这里变得更为繁忙,满载锂电池、储油棉和发热丝的集装箱货轮,从深圳出发一路南行,途经马六甲海峡停到巴淡岛港口,再用货车运进工业园。很快,这些配件被组装为成品,然后运回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送往全世界万电子烟用户的所在地。
谁在掌控这条隐秘线路?答案当然是中国人。至少不晚于年,一批中国商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印尼。以往,他们活跃在深圳和东莞及其周边,掌握着全球近九成的电子烟产能。
眼下,精明的中国商人正涌进东南亚,试图在新的市场复制曾经的成功。这股淘金浪潮还在不断高涨,而电子烟产业的变迁,也是这股浪潮的一部分。本文虽着眼于电子烟,讲述的却是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故事与细节。
01
去印尼!去巴淡岛!
中国商人盯上印尼,不是没有原因。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年GDP接近1.2万亿美元。不久前,该国总统放出豪言:到年,印尼GDP能位居全球前5,进入发达国家之列!
印尼有超过2.7亿人口,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更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同时有多万烟民,也是东南亚唯一允许利用电视等媒体发布烟草广告的国家。习惯开放式电子烟(烟油可多次自行注入)的印尼人,已实现烟油自给。
巴淡岛是印尼最重要的电子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商人云集之地。
目前,美深威、蜂窝工场和VTV等中国老牌电子烟代工厂,均已在巴淡岛建成新工厂。
玛琅是印尼的另一个电子烟生产基地。玛琅是印尼东爪哇省辖下的一个市,距离巴淡岛两千多公里。思摩尔,全球最大的电子烟设备制造商,总部位于深圳宝安,掌控着全球近2%的电子烟设备产能。
年7月,思摩尔的全球第14座工厂正式竣工。该工厂就坐落在印尼玛琅市,占地6公顷,16条生产线,每条线每小时能生产颗电子烟烟弹。业内人士估计,思摩尔玛琅工厂的年产值约8.6亿美元。
如今,已有数十座工厂出现在印尼。“不仅仅是巴淡岛、印尼泗水,雅加达,唐格朗都已经有工厂了。”一位落户巴淡岛的中国工厂主说。
他们不远千里出现在印尼,并非全部出自本意。
深圳和东莞的电子烟代工厂大多为国际品牌代工,尤其是头部工厂。多年来,因竞争激烈,代工厂在与品牌方的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一个品牌就能决定他们的生产决策,乃至生死。
考虑到成本以及近两年中国供应链不稳定,强势的海外品牌强迫头部代工厂在税收、劳动力成本更低的第三方国家增设工厂(亿邦动力了解到,这些头部代工企业在国内的工厂依旧正常运作)。
“主要还是品牌方强制。”小飞匣总经理周筠告诉亿邦动力。该公司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深圳,主做电子烟物流,但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全球多处均设有仓储网点。
在电子烟企业到来之前,印尼就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耐克、优衣库等品牌前来建厂。“制鞋四雄”宝成、丰泰、钰齐和志雄在印尼设厂,使印尼跃居耐克运动鞋第二大生产国。年,印尼生产了26%的耐克运动鞋,仅次于越南。
除了劳动力便宜,印尼的另一个优势是关税。美国对一部分发自印尼的货物免征关税,或按较低税率征税,其中就包括电子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尼政府意识到巴淡岛的战略地位,开始着手将其打造成工业、商业以及旅游业中心。年,巴淡岛被设为保税区,享受免征进出口关税、消费税等优惠政策。截至年,巴淡岛人口万,华人占比超6%。
除了电子烟代工厂,一起奔赴巴淡岛的还有为前者提供烟油的企业,比如鸿馥烟油和华宝国际。
华宝国际是中国烟用香精市场巨头,市场份额接近50%,与中国19家省级卷烟工业公司均保持着合作。据悉,华宝国际印尼工厂计划始于年,并在去年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一位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动力,华宝国际投资数千万美元,在巴淡岛至少建成三座工厂,一座生产烟油,一座生产HNB电子烟(HeatNotBurning,加热不燃烧型烟草制品),还有一座工厂与其他电子烟品牌合作。
劲嘉股份,主营外包装烟盒生意,为18家卷烟公司提供烟盒,保持着20%的净利润。该公司还跟云南中烟成立合资公司,为后者代工HNB电子烟烟具。劲嘉股份也在印尼设立子公司印尼云普星河,承接烟草生产、电子烟代工业务。
年,一家叫做“太平手袋厂”的来料加工企业出现在东莞县,标志着深圳、东莞正式步入“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时代。很快、耐克、阿迪、以及苹果也将代工厂迁入深圳,深圳世界工厂的名头由此打响。
而如今,印尼正复制深圳经验,试图成为新的世界工厂。随着电子烟品牌、代工厂、香精香料商乃至外包装制造商等中国电子烟上下游企业出现在印尼,来自中国的储油棉、锂电池也将不断运抵,并进行最后的组装。
02
“去印尼”,活得怎么样了?
若以“取代深圳”赞誉巴淡岛,仍为时过早。
深圳有着全球最完备的电子烟产业链,相关零部件及原材料极具性价比。比如最常规的横置螺旋发热丝,深圳采购价仅为0.2元,单片储油棉的价格不超过0.4元;稍有技术壁垒的锂电池,则多产于距深圳不足公里的惠州,近年来当地诞生了亿纬锂能等新兴企业。
为降低成本,不少海外电子烟企业早已习惯在深圳采购配件,再运回本国组装。
段宏曾是一家印尼本土电子烟品牌的产品总监,该品牌习惯在深圳购买烟杆、电池等半成品,运到印尼雅加达港口,然后在当地完成最后的注油以及组装工作。
但多数国人不会想到,几年后这种海外企业最初为降低成本的做法,会被国内中小代工厂纷纷效仿。
孙哲飞是从中国电子烟野蛮生长中淘到金的人。年电子烟最火热时,机敏、果敢的孙哲飞,将水果味电子烟在国内的年销售额做到了数亿元,并在深圳市宝安区最繁华的地段,租下了数百平米的写字楼。
但去年下半年,他却在巴淡岛找好厂房和工人,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几乎都从深圳海运而来。“在国内可以生产半成品,不需要生产资质,所以大家就在深圳做半成品,做完就拉走。”他说。
今年1月的某一天,当流水线上的皮带再度发出熟悉的转动声时,孙哲飞(化名)发了一条朋友圈:
“印尼巴淡岛工厂(生产的)芒果、可乐等(口味电子烟),现货五万支,物流方便。”
从深圳市宝安到印尼巴淡岛,中间发生了什么?答案是“生产资质”。年4月以前,大部分人对这四个字并不十分敏感。但很快,他们的命运就被这四个字改写了。
去年4月,国家参照卷烟管理对电子烟出台政策,随后政策要求涉及生产(烟油、尼古丁及电子烟器具代加工)的环节,均需申请生产资质(许可证)。随着产能限制(比如悦刻被批准的年产能为万根烟杆、约.29亿颗烟弹及万支一次性电子烟产品)、水果口味电子烟禁售、生产(进口)环节征税6%和批发环节征税11%,电子烟的野蛮时代结束了。
截至去年12月,仅有多家企业成功拿到生产许可证。而据悉深圳、东莞仍至少有多家尚未拿到许可证。
新政后一个月,孙哲飞一度陷入沮丧。彼时见拿证无望,代理商纷纷切断与孙的合作。“根本没生意,就是躺平的状态,走一步是一步,要不然你能做什么呢?”他说。
很快地,他们发现了将半成品运抵印尼组装销售的路子。这些中小工厂,也成为继电子烟头部工厂之后,奔赴印尼的第二支力量。
无论企业大小,进入印尼都会“水土不服”。比如,他们都不得不面对高昂的人员管理成本,这其中既有文化导致的基层工人的低人效,也有外派中高层带来的高额支出。
印尼工人月薪为-元,深圳一线工人平均约为0元,虽然,巴淡岛普通工人的薪水不及深圳工人的一半,但印尼九成民众信奉伊斯兰教,每天做五次祷告,工人每周工作时间往往严重不足40小时;以至于两地工人的时薪差距并不十分巨大,这还不包括因工人熟练度带来的效率差异。孙哲飞发现,单支电子烟在印尼的组装成本为0.-0.4美元(2-元),深圳的组装成本仅为2.08元,印尼比深圳还高出10%。
小飞匣合伙人汤斌斌,近两年频繁往返于深圳与印尼。“我们晚上6点钟刚吃完饭准备加班,放在印尼人家早走光了。”他说。
深圳电子烟生产管理的中层管理及研发人员月薪平均1.5万-1.8万元,而多数被外派印尼的中高层,薪水都涨到了2万元以上。去年下半年,孙哲飞为了派一批中高管去印尼工厂,不得不将他们的薪资翻倍。
一位来自印尼的电子烟园区招商经理告诉亿邦动力,他听到过最多的问题是“如果在印尼只建一个平米的小工厂要投多少钱?”高昂的前期投入,再加上国内的代工许可证还在一波一波发放当中,这让一部分中小工厂还处于观望当中。对中小企业来说,新政既已明确管控,继续缩紧只是时间问题。
0
去拿原产地证
去年11月,江苏人徐鹏一结束在深圳酒店的七天入境隔离,便马不停蹄地奔赴附近的电子烟工厂。他每天至少要见七八位客户,还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