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过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年啦,有没有觉得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 [复制链接]

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小孩们尽情玩耍、嬉闹,大人们都忙碌着准备年夜饭,脸上都杨溢着喜悦的笑容。

今年虽然说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外地打工的不能回家,就地过年,独自守着一份落寞与思念,但是仍然挡不住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回家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在家父母们准备好了饭菜,等着心爱的儿女回家。留守的儿童听说父母要回来了,更是在村口用热切的眼神凝视远方,久久不肯回去。有些妇女更是早早地纳好了鞋底,或织好了毛衣,紧紧地攥在手里,盼望丈夫归来。

城市中大街小巷,挂起了红灯笼,在农村家家户户门口贴起了对联,准备用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年全新的自己。

大家有没觉得现在过年好像这个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那是因为我们平时生活条件好了,以前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现在平常就吃到。还有我们过于忙碌变为慢慢地疏忽了这些过年的细节。还是让我回想起我们小时候过年的细节吧。

在我们小时候好像没有这么热,一到冬天还是年前年后,都是冰天雪地的天气特别的冷。身上穿的不是旧毛衣就是破棉袄,都是上边的兄弟姐妹穿过的,过年了不管新旧,妈妈准会给你准备一件,所以说有件新衣裳是特别幸福的事情。

腊月廿十开始除尘,每家每户都开始在自家里里外外打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同时每家都按排打年糕,此时的年糕厂异常热闹,一绽绽雪白的年糕从机器口中不断吐出,不管小孩大人你帮我我帮你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腊月廿十五做团圆果,人们将提前用石灰盐制发酵好的青蒿洗净、剁碎,然后跟米粉一起做成粉团,用豆沙甜馅和芥菜豆腐馅做成类似像包子,我们南方人叫其为“团圆果”寓意团团圆圆。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北方人做的是饺子,意思差不多。

清晨,一道撕心裂肺地撕吼声中迎来了最忙碌的一天。腊月廿十六,村中大人们都开始杀年猪宰羊了,那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养,有条件的给猪特别设一间房,叫”猪圈“。没有房的把猪圈设在楼梯下或过道中,常常是一边是做饭,一边是吃饭、会客,一边是猪圈,甚至是睡觉也在一个地方。那时也并不觉得有多什么不合适,也不在意有多脏或多臭,反而觉得每天偶尔面对着猪发呆是一件特别美的事情。晚上叫来白天一起帮忙的亲戚或邻居一起吃个饭,这叫吃“杀猪顿”。

腊月廿十七,是村子里炒花生、瓜子、麻片(番薯片)最多的日子。还有炒米用来做“豆糕”。那时的豆糕是一件了不起的美食,春节走亲访友都要带上两盒,成为馈赠首选佳品。

腊月廿十八,大人们开始杀鸡、鸭、鹅,而我们也参与其中。拔毛是最考验耐心的活儿,我们总是把毛拔得干干净净,得到父母的称赞。晚上总是用最美味的内脏、鸡爪、鸭屁股还有翅尖和鸭头。

腊月廿十九,这一天是”年福夜“。父母们会忙着做皮卷、蛋卷、排骨等。别看这些东西简单,做起来非常费时费工,总是抓住我们小孩,要求我们学怎么做,然后安排你剁馅、打鸭蛋、砸红薯粉、包蛋卷、包皮卷还有烧火等。当然我们也是专心地学,七手八脚其乐融融间就打它完成了。当然偶尔也出去在雪地中放个鞭炮,经常吓得那些脚搁炭盆,手捂火冲的老人吓的一跳一跳的,慈祥的笑容下嘴不停地念叨着”头子毛,要佰侬吓出来咯。“夜色降临,父亲习惯的挑好时辰,把八仙桌放屋外,中间摆上刁着尾巴的猪头,一左边是雄鸡,右边是长寿面,后面是活鲤鱼、团圆果、还有水果和糖,点上焟烛,赠满酒,一人拿一根香,母亲手捧大元宝,嘴里有词,然后就开始祭神。最后敬畏的心随着烟花带上了多彩的夜空。

大年三十除夕夜,鞭炮声不断,小孩子可以尽情放鞭炮,炮声此起彼伏。还有贴对联,窗花等。晚上就是年夜饭,又称“分岁夜饭”。上桌的每一道菜都有特别的韵味。

1、团圆果——意味着家人团团圆圆,团圆美满。

2、鲤鱼——年年有佘;鲤鱼跳龙门,跳出这穷山村,或跃过障碍。

3、莲藕——路路通,每条道路都畅通无阻。

4、黄豆芽——越发越兴旺。

5、芥菜——解去身上的霉气,晦气。

6、油豆腐烧肉——油水足,来年必定好丰收或有的吃。

7、家常豆腐——走到哪儿都忘不了家的味道。

8、雄鸡肉——寓意雄赳赳气昂昂,勤劳。

9、糖醋排骨——意味生活总有酸酸甜甜。

10、八宝饭——八方来财。

11、猪大肠——常常有。

12、竹笋——节节高;寓意生活越来越好。

吃饭前先点起蜡烛,祭奠祖宗,再坐下吃饭。吃饭时不得大声喧哗,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敬。这晚想喝酒、饮料一般父母都会答应,最重要的是吃饭不用自己盛,父亲已经准备好饭,你只需要把碗递给他就行。吃得差不多时母亲说“存一点到明年吃吃”。父亲接口说“年年有佘,年年有佘”。每人分点压岁钱吹灭蜡烛,然后开门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震耳欲聋。

大年初一,我们还躲在被窝里时,父亲已经开门放鞭炮,这是“开门炮”。我们也随之起床,只见门外雪白的大地上被鞭炮小碎纸染成火红的一片,显得格外耀眼。在初一我们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在大年初一能不扫地就不扫地,就算是扫了地也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的话就是“扫财”,把自家的财气往外扫。

然后就是拜年,从初一到十五才算完。那时拜年是谈感情,真性情。现在是聊金钱,讲攀比,最重要的是亲戚间帮忙少了,走动少了,导致共同话语少了,感情也就淡了。另外加上通过自己努力,平时吃穿不愁了,也就对这个年味淡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其习俗有扫尘、贴窗花、贴春联和贴倒福、守岁等重要习俗活动。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以立法的形式在中国推行公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