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相伴成长
摘要:近期国内保险界,最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之一就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换帅,孙建平出任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应该说,作为公司创业元老的孙建平由此踏上了事业更高的境界,平安产险也从此进入了孙建平时代,而他自己却很低调采访中,他不断对表示,个人和公司一定是共同成长的,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个人要融入公司、与公司相伴成长才能获得真正发展。 事业人生简单务实 平安成立之初,孙建平
近期国内保险界,最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之一就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换帅,孙建平出任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应该说,作为公司创业元老的孙建平由此踏上了事业更高的境界,平安产险也从此进入了孙建平时代,而他自己却很低调采访中,他不断对表示,个人和公司一定是共同成长的,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个人要融入公司、与公司相伴成长才能获得真正发展。
中国保险报 中保 康民
走进孙建平的办公室,迎面看到写字台后面的墙上挂着斗大的四个字:万佛朝宗。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的问题,他娓娓而谈,将自己对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对平安产险这家大型保险公司的理解和认识一一道来。
事业人生简单务实
平安成立之初,孙建平就在公司任职,称得上是企业的元老级人物。回首自己26年的事业人生,孙建平显得很淡定。
大学毕业,在那个还是统一分配的年代,孙建平到上海沪东造船厂担任技术员,一干就是3年。虽然专业技术表现突出,但他并不满足。1988年5月,孙建平只身前往深圳,被特区那一派欣欣向荣、如火如荼大发展的火热景象深深吸引。届时,正值平安招兵买马、即将开业,孙建平到地处蛇口的平安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平安掌舵人马明哲面试了他。工学学士、船舶内燃机专业、担任工程师、就职于造船厂&hellihelli虽说专业和金融保险业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恰是平安急需的人才。马明哲认为,对公司即将开展的水险、货运险业务而言,孙建平是一位非常合适的人才:华中工学院毕业,专业素质毋庸置疑,又有造船厂工程师经历,更增加了适岗的筹码。
就这样,孙建平顺利进入平安,成为创业干将之一。初入平安,孙建平的角色是普通业务员,负责为公司开拓水险方面的业务。在那个年代,保险公司就一家国有的,为了消解客户的疑虑和不信任,出去展业,需要随身带着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孙建平一边艰辛扫楼展业,一边如饥似渴地补充金融知识。
当时,了解保险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其实既是在销售保险产品,也是在销售保险理念。这期间,他认识到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是多么落后,也坚定了自己推动并献身保险事业的信念。
紧接而来的数十载春秋,孙建平来来回回,在公司内做过的岗位不下十个。1990年,业务技术突出的孙建平被抽调去负责筹建大连分公司,半年后,又被调回总部筹备涉外业务部,专门从事水险、船舶险、石油险等方面的业务。一年后,他又被调至深圳分公司从事管理工作。之后,回到平安管理本部,筹建当时的车险部。再后来,抽调至公司核保部,负责财产险的核保工作。1996年,他前往广东分公司履新,也开始了职业新境界&hellihelli这十多年里流动中,他也从一个保险的门外汉,彻底地转变成为财产险方面的权威专家和高级管理者。
不论是公司的普通员工,还是成长为高级管理者乃至掌门人,孙建平都信奉着简单务实这一处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他告诉,所谓简单,指的主要是企业内大家的沟通要简单,实事求是;人与人之间不要绕弯子、不要喊口号,直截了当,人际关系不要复杂化。而务实,指的就是执行力要强。
出任平安产险董事长以来,简单务实的协作文化得到大力推广。孙建平特别强调,职场里、员工间要简单,做事要简化、效率高,遇事不要推诿,这些都是一个健康企业的必备条件。
从痛苦到认可的创新之路
采访中,孙建平总是提到创新二字。但对创新的认识,却是一个从痛苦到认可、再到主动谋求的过程。孙建平曾主导一个团队,后来因为流程再造,团队职能被拆成五部分,人员也随之分到各个职能块。每一个团队都浸透了心血,就像一手带大的孩子,看着被拆,这种心情可想而知,孙建平讲道,不过后来看到流程再造所创造的价值,就明白了当初变革的必要,从有些微情绪转变为对改革的认可、支持、拥护!&rdquo
孙建平讲述了当年车险费率改革所带来的压力:改革也要承受压力。在平安,绩效导向非常明显,一项业务连续3年不赢利,你能想象考核所带来的压力。好在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业问题,公司给了我们充分时间调整经营策略。在平安产险连续几年赢利的背景下,回想起当时所负之重,孙建平感慨良多。
在任汇川担任掌门人的3年多时间里,平安产险的业绩取得飞跃。突破第一个100亿元保费收入,平安产险用了16年的时间;突破200亿元,用了3年的时间;突破300亿元,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2010年,借助车险的助力,一年时间就一举跨越600亿元的门槛!平安产险也由行业第三一跃而到行业第二。
谈到任汇川,孙建平表示:他为平安产险留下了优异的业绩平台和士气高涨的业务团队,都是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我而言,价值连城。&rdquo
同时孙建平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既有资源,续写平安产险新的辉煌。采访中,他讲道,财产险在中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销售渠道也有开拓创新的空间,比如电销、销、直销、银行保险等。中国产险行业起步晚,我们的国情也告诉我们,不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平安产险要走在行业的最前面,只有依靠自己的创新。不论是过去我们的两核专业体系创建、推动行业车险费率改革、探索电销车行发展模式,还是现在的费率因子法、自动核保、五分成本、渠道化改革、后援集中、服务承诺,都是在走我们自己的创新之路。&rdquo
孙建平这样评价自己曾主导、参与过的创新项目。
在孙建平看来,产险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价格竞争向服务与品牌竞争转变,谁能够抓住客户,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深刻理解并牢牢抓住客户需求,将是财产险公司未来持续前行的方向与关键。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创新,将创新精神融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平安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孙建平20多年职业生涯树立起的坚定信念。
孙建平亲身参与过全国车险费率制度改革、交强险制度和条款费率制定等产险行业的几次重大改革,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认为这些都是中国产险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有一些波折,但毕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不断前进和成熟。
近年来,深圳推行车险改革,鼓励保险公司研发推出商业车险深圳专用产品,可以考虑以客户群为基础,以渠道为基础,或是以车型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和费率厘定。另一方面,要对现行商业车险产品费率浮动机制进行优化,把保险费和出险以及违章次数进行挂钩。对此孙建平分析道,深圳车险改革总体思路是对现行商业车险产品费率进行优化,由于得到优化的客户比例更高,浮动更大,总体上对企业利润有一定影响,对保险公司的风险和成本管控也提出更高要求。对平安产险而言,长期持续的平台建设,使得公司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此也已经做好充足准备。
人物素描
孙建平
1988年6月进入平安,相继工作于管理本部、产险广东分公司、总公司,历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总部核保部、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总部车险部总经理、产险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孙建平是从平安产险基层岗位成长起来的管理干部,在平安创立之初就加盟公司,近23年来与平安共同成长,历经十余个岗位历练。
孙建平拥有工程师的专业背景,曾参与产险行业的几次重大改革,包括在业内率先推行核保核赔管理制度,搭建车险理赔定损核价管理平台,建立完整的车险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开拓了销售、车行等渠道的经营模式,并参与推动全国车险费率制度改革、交强险制度和条款费率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