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过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化走转改喜迎十八大杨计划的牛计划 [复制链接]

1#

深化“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杨计划的“牛”计划_河南


□本报 杨玉璞


本报通讯员 刘小江 卫 毅


9月14日下午,到新安县南李村镇晁庄村采访,村外的一个肉牛饲养场里,居然传来了一阵阵优雅的“月光曲”,陪同采访的副镇长王强说:“那是杨计划的肉牛饲养场。”


“月光曲”引起了的兴趣,王强也打开了话匣子:“杨计划不仅自己养牛致富,还有一系列围绕肉牛饲养带动群众致富的计划。前不久县委举行的身边好人评比中,他还被评为新安好人呢。”


杨计划是家中的“老幺”,今年32岁。1990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始移民,杨计划跟随父母从库区移民到晁庄村。几年后,思维敏捷的他很快就找到了致富门路——运牛。到了牛场,他也很留心,很快就把肉牛饲养的流程搞得一清二楚。杨计划开始有了“牛”计划,期待着有一天能找来资金,自己办一个肉牛育肥场。


2010年春节,杨计划和晁庄村大学生村干部王炳成为好朋友,“牛”计划成了两人的共识。在县信用联社、人社局的帮助下,他们筹到了首笔资金。到了11月,养牛场破土动工了,搬砖、拉土、拌水泥……他和王炳扑下身子当起了小工。 4个月后,一个可容纳100头牛的标准牛舍、一个1000立方米的贮青池、饲料仓库终于建成了。为让牛保持心情愉悦,王炳和杨计划借鉴国外养牛经验,尝试音乐饲养法……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牛场里的第一批牛长得膘肥体壮,还卖了个好价钱,两人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自己的“牛”计划实现后,杨计划决定实施第二个“牛”计划:将自己的致富秘诀广为传授,让乡亲们都能“牛”起来!


“目前南李村镇已经建起3个百头规模肉牛饲养场,晁庄村也有十几户村民搞起了不同规模的肉牛饲养,这些农户靠着杨计划免费提供给他们的技术和销售信息,收入相当不错。” 王强说。


其实,杨计划的“牛”计划还有很多,他告诉:下决心扩大肉牛饲养规模,准备将自己饲养的肉牛数量增至300头,然后发展屠宰、皮毛产业,实现就地增值;随着肉牛饲养规模的扩大,还要种植双孢菇、养殖蚯蚓,真正实现牛粪与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