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识局
文
AI财经社健识局王小楠
编
AI财经社健识局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持续,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已有部分中药材的价格稳中上涨。
据药通网数据显示,亳州市场的中药材价格近一个月有不少中药材价格上涨,包括贯众、广藿香、鱼腥草、芦根等品种涨幅最高达到%。
而在市场层面,板蓝根、连翘、瓜蒌皮、山银花的价格涨幅也较明显。与此同时,”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一经发布,也让很多中成药一时断货,部分连锁药店只能实行限购政策。
一位长期从事中药材生意的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短缺是因为生产企业提高了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这一阶段由于政策的收紧,生产企业不再收购劣质的原材料,产业链条上游的供应量因而降低。
事实上,早在年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各地市监、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多次展开突击检查行动,保障未经检验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作为此次疫情的副产品,我国中药材的规范化或将加速实现。
并非人为囤货
上涨行情已开始回调
很明显,中医药重度参与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击战。
在国家卫健委第六版诊疗方案所推荐的“清肺排毒汤”、医院所推荐的“肺炎一号”;湖南省卫健委所推荐的“预防1号”和“预防2号”中都存在大量的黄芪,白术、连翘、山银花等中药材均被政策纳入此次抗击疫情的药物使用目录。
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宁夏、陕西、广东、北京、福建、河南、山东、四川等20多个省市中医药参与率达到90%以上。
图/视觉中国
面对市场需求量的陡然增加,中药材在短期内涨价已成为必然趋势。此前业界曾有“中药材商人囤货不售”的说法,但据健识局了解,这一说法并不属实。
上述人士告诉健识局,由于中药材属于农业种植,本身具有冬季旺销,夏季淡销的特点,再加之1月底疫情爆发以来,交通物流受阻导致部分原材料无法正常运输,而市场需求量急速扩大,才有中药材整体小幅涨价的现象出现。
“随着《年版药典》的颁布实施,很多药商不敢大量囤积货源,一旦生产企业不予收购,那么上游的中药材批发商将会血本无归。”因此,上述人士向健识局表示,此次中药材涨价不会是人为囤积原材料所致。
截止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抗击疫情产品进行严格管控,这将有效遏止价格过快上涨。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表示,桑叶、薄荷、苏叶、芦根等新品产期临近,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整体上涨行情。“整体而言,现在抗流感行情已开始回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未来市场对于中医药的需求将逐渐下降,当供需关系得到平衡之后,中药材的价格自然回到合理的空间。
市场缺口日益扩大
中药材市场交易额将近亿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市场不断发展,随着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也扩大。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约为.2亿元。预计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近亿元。
但随着《年版药典》将在今年逐步实施,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逐渐提高,以及行业监管趋严,大批中小药企将遭淘汰,中药饮片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
此前,中国中药在近期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受疫情影响,预计公司年第一季度药品销售增速将放缓,近期部分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虽然目前还难以预测这会对成本端造成多大的影响。
“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确实带来了巨大挑战。”白云山和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相关部门做好原材料前端的价格管控,对于哄抬物价的行为应加强监管、坚决打击。
事实上,人工成本增加、产能升级是中药材本轮涨价原因之一。
但中药材价格上涨也有积极一面,即促使药材种植行业更加规范,中药材掺假的情况或将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国家严格整顿中药材批发市场,在源头种植上把关,很多个体商户将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