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过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国际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为背景 [复制链接]

1#
白淀风

中韩FTA视角下我国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的适度性分析


[摘要]近些年,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许多国家推动贸易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2015年6月1日我国正式与韩国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双方承诺在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项目达到税目的90%左右。本文以机电产业这一贸易自由化对象入手,以国际贸易*策环境的变化为背景,在承认贸易自由化的合理性和贸易保护正当性的基础上,对中韩机电产业的贸易情况作了基本介绍,据此从贸易自由化产业选择的适度性、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适度性、贸易自由化期限的适度性三方面探讨在中韩自由贸易进程中,我国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是否适度。


中国论文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适度性


[DOI]10.13939/sc.2015.42.100


1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机电产业贸易现状


1.1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保护手段虽更加隐蔽,但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进出口。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求共同的*治经济利益基础之上尝试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外贸经济,中国也不例外。孙晓郁2006年在《中日韩可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采用跨地区、跨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CGE),使用最常用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CTAP)数据库建立了一个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即两个国家间两两实行双边零关税”。模拟结果显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于福利和生产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就中国和韩国而言大约相当于GDP的2%~3%”。[ZW(]孙晓郁.《中日韩可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ZW)]


经过中韩双方多年关于自贸区建设的民间研究、官产学联合研究,双方于2012年5月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经过14轮谈判,于2014年11月完成实质性谈判。2015年6月,中韩正式签署自贸协定,在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方面协议,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中国将在电器电子领域针对电饭锅、洗衣机、冰箱、医疗仪器、家电零部件等产品实现零关税。”[ZW(]《草签自由贸易协定完成 20年内中韩零关税产品将超90%》东方财经,2015年,http://。[ZW)]中韩贸易自由化谈判的一个关注点是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和市场的大规模开放对两国的比较劣势的产业的冲击。对韩国来说主要是农产品和服装纺织业,对我国来说,机电产品、汽车行业等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研究集中在机电产业,旨在分析在中韩自贸区建设进程中我国机电产业的贸易自由化是否适度。


1.2中韩机电产业贸易现状


机电产品是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把扩大机电产品贸易视作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机电产品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扩大机电产品贸易对于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协助机电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一直很重视机电产业贸易,目前国内的机电产业以加工型产业为主并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升级。1966年,韩国*府就把电子产业列为战略工业得到*府的支持,如今韩国已成为机电产业发展大国并且韩国的电子产业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双边关系中,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尤为迅速,在机电领域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


1992年起,我国海关采用了由国际海关理事会制定的HS编码体系。我国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编制的《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工作手册(2013年版)》中,列出的“机电产品的目录”明确了机电产品的范围。出于数据选取的方便性和代表性考虑,本文机电产业的范围包括“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和仪表”,反映在HS编码即为第八十四章(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机器零件),第八十五章(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零件),第九十章(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


机电产品占中韩两国贸易的很大比例,是我国对韩国的重要逆差产品,表1截取了2001―2014年中韩机电产业的总体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


以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节点,目前为止,中韩双方在机电产业的贸易总额是不断增加的,由2001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66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553亿美元。2014年,我国机电产品总出口额10455亿美元,进口额7094亿美元,总体处于顺差地位,美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是我国主要的顺差来源国,韩国和日本是中国的逆差来源国,尤其是韩国。我国在对韩机电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11年之后贸易逆差更是达600多亿美元。


从中韩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电器及电子产品是双方进出口贸易中的最大项,占总体产业贸易额的70%左右,但是我国出口到韩国的电器及电子类产品在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要大于进口8个百分点。而仪器仪表是韩国向我国出口的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在贸易结构中高于我国出口比例12个百分点,详见图1和图2。


图12014年我国进口韩国机电产品结构


图22014年我国出口韩国机电产品结构


我国机电产业贸易总体来看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但其中韩国却是我国的逆差来源国。在中韩的贸易结构中,电器及电子产品类是最大的贸易项,我国在该类产品的出口上有相对优势,韩国主要在仪器仪表类产品上有相对优势。


2我国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的适度性分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始终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对外贸易可提升贸易国的福利水平,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和以詹姆斯?布朗德(James Brande)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战略性贸易*策理论认为应给予幼稚工业和战略性产业适度的保护。由于自由贸易的合理性和保护贸易的正当性,一个国家在制定外贸*策时完全的自由化或过度保护都是不可取的。基于此,本文在中韩自由贸易进程中,集中分析了我国机电产业贸易自由化的适度性。 借鉴邹正方1998年在《论中国的适度贸易保护*策》中提出的对“实施适度贸易保护*策”的内涵界定,本文认为贸易自由化的适度性主要体现在措施手段的适度、保护期限的适度、保护产业的适度以达到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福利增加,国家产业安全的目的。


2.1贸易自由化产业选择的适度性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力求为中韩双方提供一个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进出口环境。关税降低有利于带动双方经济增长,提高两国国民福利水平,但在给相关产业带来竞争效应的同时也会造成冲击。因此在自由贸易谈判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准予贸易自由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如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机电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力大,对国民经济的内生循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


2.1.1我国机电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


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内结构的逐步完善和优化,如今机电产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项。一国产品的竞争力水平直接反映了其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承受力,这里通过韩国每年从世界各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中我国产品的所占比率,来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水平。2013年韩国进口我国机电产品472.4亿美元,进口世界机电产品1369.5亿美元,市场占比从2001年的6.55%不断上升到2013年的34.5%,见表2。


2.1.2我国对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问题在自由化进程中应引起注意,逆差扩大是产业结构需要升级的信号,说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在渐弱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贸易逆差出现扩大趋势的情况该产业便不适宜实行高度的贸易自由化。考虑到双边贸易主体的经济增长态势,进出口差额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两国间在该产业的贸易失衡问题加剧了,这里选取逆差额的增长率为指标进行分析。


我国在与韩国的机电产品贸易中虽然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但差额的增长率是在下降的,2002年逆差额增长率接近100%,2008年、2009年增长率降到0%以下,2010年恢复后又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增长率为-3.75%。反映在国内产业水平上,我国的机电产业近些年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见图3。


图3我国对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差额的增长趋势


选择机电产业作为贸易自由化的对象是适度的,相对汽车产业而言,机电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面对外部市场的冲击时不至于迅速萎缩。机电产业本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贸易自由化的加深可以提高两国人民的福利水平,并且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机电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2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适度性


产业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适度性主要体现在产业开放具体项目的适度和自由化进程中措施手段的适度两方面。中国在机电产业领域主要针对电饭锅、洗衣机、冰箱、医疗仪器、家电零部件等国内发展相对成熟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从原产地是世贸组织成员或与我国签有互惠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货物;从韩国空运或是快递过来的一般商品按最惠国税率计算。我国汽车行业以1.52.5,表示i国j产品在另一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2.5,已具备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足以面过国际竞争压力的挑战,20年的时间为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应期和成熟期。


3启示和建议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具备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型产业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时应慎重考虑其自由化的适度性。在深化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要对国内产业进行调整引导,配合相关产业*策的引导以使国民在享受对外贸易带来好处的同时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产业安全。分产品分层次地进行自由化贸易,在选择自由化贸易的产品时需要充分考察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适合多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往往一个产业会包含许多不同的具体行业项目,这就对产业内有层次的贸易自由化也提出了要求,比如机电产业的自由化进程中,优先实现零关税的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冰箱、洗衣机等项目。产业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过渡期限,使其逐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和技术积累等以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汇才.论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适度保护贸易*策[J].商业时代,2010(2).


[2]陈飞翔,董皓,王艳.论适度保护关税税率[J].财贸经济,2003(6).


[3]董艳英.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4]李季.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研究,2010(6).


[5]李湘君.中国对外贸易中幼稚产业的选择和保护[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6]邹正方.论中国的适度贸易保护*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


[7]周蕊.我国战略产业适度保护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8]温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的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4(31).


[9]牟光宇.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8).


[10]梅园.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J].中国市场,2014(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